首 页 机构信息 平度概况 史志动态 平度要闻 平度市市志 平度年鉴 地情文献 图片新闻 平度名胜
史志业务 市情研究 地情书讯 基层修志 民俗风情 平度大事 平度人物 城乡记忆 大泽文苑 平度风物 平度招商
今天是:
明至清
发布日期:2013-08-22      来源:平度大事
  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  胶水县升为平度州,领潍县、昌邑二县,胶水之名废。平度之名于1400年后重新启用,但平度州的辖境与西汉平度县大不相同。此后,莱州府平度州历明、清两代近600年不变。
  明成化、弘治、正德年间(1464~1521年)  州人评出平度八景:豹竹云台、荆坡雪梅、云山翠竹、大泽晴云、门村漱玉、圣水浮金、宁冢双松、采村烟柳。毛宗鲁、官廉、官贤都有咏八景诗,为现存最早的平度人写境内山川的诗作。
  明世宗嘉靖五年(1526年)  平度人崔廷槐、傅汉臣、李学诗同科考中进士。出仕后,傅为名御史,李入选翰林,崔久任四川提学。李学诗的《桃花洞记》、崔廷槐的《楼溪记》为现存最早的平度人写州内山川的散文。
  嘉靖十四年(1535年)  平度知州郭维渊主持纂修《平度州志》,今仅存官一夔序文一篇。清康熙五年(1666年),知州李世昌主持修《平度州志》。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知州保忠、邹崇孟先后主持,掖县人李图总纂,重修《平度州志》,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付梓。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省令纂修县志。至1936年11月,《续平度县志》修成。
  嘉靖十九年(1540年)  登莱海防道副使王献主持重开胶莱海运,凿通胶州马家濠,开通由江淮经胶莱河北上直沽的商路,平度及有关州县受益。嘉靖二十年(1541年),全面疏浚胶莱河,引张鲁河、白河、现河、五龙河诸水以增加胶莱河水势。“设九闸,置浮梁,建官署以守”,但“分水岭难通者三十余里”,未竟而罢。
  明毅宗崇祯五年(1632年)  登州军官孔有德、李九成自1631年冬在鲁北吴桥发动叛乱,于本年3月破平度,知州陈所闻、吏目房增伟殉难。叛军在平度肆意焚掠屠戮,南达胶莱河畔窝铺村,长达半年。
  清圣祖康熙七年(1668年)  6月,地震,声如雷,裂缝涌黑沙,城郭有震塌处。7月、8月复震。咸丰三年(1853年),正月,天气昏暗,雨灰有火药气;2月慧星出现;3月、5月地震。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  始定丁赋,以康熙五十年平度州之61061丁为额,其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清世宗雍正十二年(1734年)  调整山东政区为10府9州108县,平度州改为散州,不再领县,隶属莱州府。是年,将前明遗留下来的军屯完全并入所在州县。鳌山卫、大嵩卫、浮山所共30屯,划归平度州。
  清德宗光绪九年(1883年)  山东候补道李宗岱,请准在平度旧店设矿务局,引进西方技术开采金矿。
  光绪十三年(1887年)   基督教浸信会牧师美国人慕拉第(女)来平度传教。嗣后,浦其维、谢万禧、张义集、蓝戴礼、娄约翰等相继来平度。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浸信会在州城西关设教会医院。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拳兴起,捣毁教会医院。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美国传教士娄约翰以教会医院事勒索赔款,计银1.25万两,其中被控民户负担6350两。
  光绪十八年(1892年)  平度州全州人口103万,耕地不足300万亩,粮食平均亩产不过100斤,人与地矛盾突出,有人口外徙东北三省。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  美国传教士谢万禧、张义集夫妇,在平度城南关创办知务中学(平度一中前身)和义集女校,是为平度最早的现代中小学。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平度胶东书院改建为高等小学堂,校址在西关考院,为当时平度设备最完善的高级小学。民国元年,平度简易师范讲习所成立,后发展成为男女两所简易师范。
  清穆宗同治、清德宗光绪年间(1862~1908年)平度农业经济要事:花生种植面积扩大,榨油作坊遍及城乡,每年出口豆油、生油各150万斤。地瓜种植由山区及于平原,成为农民主要食粮之一。瓜干酿酒日多,并行销各地。大泽山葡萄每年外销青岛、烟台三四十万斤。
  平度工业经济要事:“洋纱”传入,对原有手工纺线和土机所织“小布”形成打击。光绪末年,州人许崇木或 引进东洋布机织“大布”,一时发展很快,以门村为总汇,行销胶东各县。草编手工业在西北乡盛极一时,织花边和刺绣也较发达,成为农村妇女主要副业。城南大窑、何家楼等10余村庄的陶窑业繁荣,大量烧制盆、罐等日用器具和砖瓦、烟囱等建筑用材,行销平度州及邻县。
中共平度市委党史研究中心(平度市地方史志研究中心)主办
联系方式:0532-87368243 电子邮箱:pddsb@163.com
鲁ICP备05038584号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