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元年(1912年) 州署分科治事,设总务、民政、财政、司法四科。 民国二年(1913年) 改平度州为平度县。 民国三年(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侵略军攻青岛,自龙口登岸,经黄县、掖县,于7月19日至平度城,迫令县署代购面粉30万斤。日本侵略军掠鸡鸭,抢什物,夜盗淫掠,至11月城厢日本侵略军尽去。在店子、门村、白埠、亭口各留守备队数十人,于翌年7月始撤。 民国十四年(1925年) 县人万乃从在西关开设汽车分站。 民国二十年(1931年) 分县境为7个区,280个乡、镇,计有1770个村。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 7月,抗日战争爆发。8月,县长刁承襄弃城逃走。翌年2月,日本侵略军中村率部侵占平度城,县长姬春堂弃城逃往鲁南。同月,乔天华率平度抗日游击队与国民党第五战区第十六支队唐俊峰部配合攻打平度城,这是平度抗日史上的第一枪。虽攻城未克,却给日本侵略军以极大威胁。日军于4月撤离平度。3月,国民党省政府委张金铭(原平度中学校长)为第五战区游击总指挥部第十六支队司令,兼平度县长。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 7月,中共平度县第一个党支部——罗头村党支部成立。翌年8月,中共平度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在东石桥召开,中共平度县委成立,书记李健民。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 9月,八路军胶东抗日军政大学支校,迁来大泽山区,驻大田乡满家、杨家一带;12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平度县参议会在董家庄成立,参议长姜守迁;18日,平度县抗日民主政府在东大田村成立,县长罗竹风。 民国三十年(1941年) 9月,抗日民主政权分平度县为平北(习惯上仍称平度)、平南、平西三县。1945年1月,平南县分为平南、平东两县。均属南海地区行政专员公署。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 6月,胶东军区授予纪长城、陈孟堂、刘鸿雁、范守君、于海亭“高平路上五虎将”称号。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 平度县医院成立,抗日民主政府县长乔天华命名为“泽山医院”,为平度市人民医院的前身。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 9月,平度城战役。八路军胶东军区五旅十三、十四团,南海、西海、北海独立团和平度四县地方武装在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政委林浩指挥下,攻克平度城日伪据点,毙、伤伪军700余人,生俘伪绥靖第八集团军司令王铁相以下官兵5000余人,平度全境解放。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 9月,平度四县第一次掀起参军保田热潮,有2500余名青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翌年2月,四县开展第二次大参军运动,有1.24万人报名参加解放军。1948年11月,四县第三次大参军,有8400余人参加解放军。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 10月2~10日,胶河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东线兵团第二、七、九、十三纵队在司令员许世友、政委谭震林指挥下,于平度县三户山(今名三合山)一带包围国民党整编第六十四师,发起了胶河战役。激战6昼夜,在红石山阻击前往增援敌整编第九师,歼敌1个营。在饮马地区全歼敌二一一旅。在张家屯和穆屯歼灭西援敌军一五六旅和二一二旅1个团。此役总共歼敌9个团1.2万余人,扭转了胶东战局,使山东内线战场转入反攻阶段。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 2月,平度四县民夫踊跃支前,派出担架3500多副、小车4900多辆、牲畜1600多头,支援粮食115.9万多斤。翌年2月,平东县首批支援淮海战役的小车队胜利归来,荣获“华东支前运输模范团”称号;3月,平度四县支前大队随军南下,支援渡江战役,共出民夫10205名、担架3656副、小车1597辆、牲畜(驮子)398头、军粮34.74万斤、军鞋9849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