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信息 平度概况 史志动态 平度要闻 平度市市志 平度年鉴 地情文献 图片新闻 平度名胜
史志业务 市情研究 地情书讯 基层修志 民俗风情 平度大事 平度人物 城乡记忆 大泽文苑 平度风物 平度招商
今天是:
平度水利建设的翻身仗
发布日期:2016-11-09      来源:平度市情网

  当人们翻开平度历史档案,1975年开始的全县(1989年设市)范围内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平度水利建设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作者作为水利战线的一员,亲历了那场始于40年前的平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翻身仗。

  旧社会的平度农业,由于基础设施落后,长期遭受水、旱之灾。“平度州,十年九不收”,人民生活十分艰苦。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在水利建设上兴修了一些水库、开挖了河道,但基本上还是靠天吃饭。到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粮食产量还很低。据统计,1975年全县粮食每亩单产483斤。记得作者参加原昌潍地区(现潍坊市,平度县1983年前隶属原昌潍地区)农村四级干部会议时,其他县领导发言是交流经验,而平度领导发言却是工作表态。时任县委书记赵蓝田在发言时说:“千里胶东一片红,唯有平度不过‘纲’”(“纲”是指《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其中规定从1956年开始,12年内黄河以南、淮河以北地区,粮食平均亩产达到500斤)。就是说整个胶东地区的粮食产量在当时已全部达到每亩500斤以上了,唯有平度的粮食每亩单产产量还在500斤以下。我县入会人员听了后,心情十分沉重,压力很大。全县干部群众分析了农业落后的原因,主要是农业的基础条件差。要彻底改变全县农业条件,打好农业翻身仗,只有举全县之力,打一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翻身仗。全县上下形成共识:开展全县范围内的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一治一条河,一治一片洼、一治一道坡,一治一座山,大面积整地改土,修路建桥,打井挖塘。为改变平度农业长期落后的生产条件,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翻身仗,县委、县革委加强了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领导,于1975年底成立了以县委、县革委主要领导任指挥和政委的农田基本建设指挥部(1976年改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部,1981年4月撤销)。将全县划分为四个战区,并于1976年、1977年分别成立了平南战区指挥部和平北、平东、平西战区指挥部,吹响了水利建设翻身仗的号角。1976年,平南战区率先在蓼兰搞出了农田水利建设样板方,随后在各战区推广。

  为全面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县、社(当时乡镇称“公社”)统一制定了农田基本建设现状、农田基本建设规划和农田基本建设当年实施三张图。主要河流、排水干道、交通道路等跨社工程,由县统一规划、统一施工。为此,于1975年底从各公社按总人口0.68%的比例,抽调7800名劳力(1981年调减为3400人),组成了县农建兵团(1988年2月转企),兵团实行民兵建制。全县29处公社,每处公社组成一个施工连队,同时又从各公社抽调298名女民兵,组成一个“三八”妇女连,共30个连队。1976年,全县调整区划后为45处公社,兵团连队由30个增加到46个。

  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行分类施工:平原地区以建设大地畦田为主,灌排结合,以渠划方,按方整地,打井配套,建成土地成方,蓄水保肥,能灌能排的高产稳产田;山丘地区,以建设水平梯田为主,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在治水上以蓄为主,蓄挖结合,扬水上山。在整地改土上,因地制宜,不乱土层,改良土壤;涝洼地区以建设高标准台、条田为主,以沟划方,排、灌结合,沟、渠、田、林、路综合治理;河道治理,以提高排水能力为主,疏浚加深;在打井灌溉上,1978年,开展了万眼机井会战,提高了抗旱能力;道路建设,以便利交通、生产、排水节约土地为原则。从此,每年冬春,全县投入农田水利建设的劳力达二三十万人,广大水利建设大军斗志昂扬,风餐露宿,披星戴月,战斗在农田水利建设一线。笔者作为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参加了1976年冬开挖治理龙王河干流工程。当时,为按时完成工程,提出了“干到腊月二十九,吃了饺子再下手”的口号,虽然是隆冬季节,但整个水利工地人山人海,红旗招展,车水马龙。这一年,全县完成整地改土41.3万亩,其中:整修台条田15万亩,三合一梯田1.3万亩,平原深翻整平土地25万亩,新打机井1300多眼,发展灌溉面积12万亩,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田10万亩,整修排灌沟渠5452条,长3889公里,建设排灌建筑物1277座。治理了龙王河、双山河、堤沟河、小新河等河流。农田基本建设的迅速发展,有力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经过十多年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到1987年,全县整地改土达到19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317平方公里,打机井、大口井33001眼,灌溉面积达到155万亩,使平度的水利设施基本上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从此以后,平度的南部,彻底摆脱了水涝之灾,北部的山区丘岭水利条件也得到很大改善。

  自1975年开始的平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会战,其声势之浩大,热情之高涨,可谓气吞山河,是平度水利史上一大壮举。水利建设者做出突出贡献,取得了骄人的成绩。1984年县水利局被水利电力部授予“全国水利电力系统先进集体”称号,1990年11月,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平度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县”称号。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平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翻身仗,为农业丰收创造了有利条件。1976年,在遭受雹灾、低温等自然灾害情况下,夺取了粮食大丰收。全县粮食亩产第一次跨过《纲要》,达到506斤,增产一亿多斤。到1983年,达到1007斤,首次跨过“长江”。到2014年,全市粮食连续12年增产。平度市多次被国务院、农业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超级产粮大县”等称号,跨进全国百强县(市)行列。(高永利)

中共平度市委党史研究中心(平度市地方史志研究中心)主办
联系方式:0532-87368243 电子邮箱:pddsb@163.com
鲁ICP备05038584号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